圖片來自:2016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官網
戰地攝影對許多人而言,都是一項值得令人敬佩的職業,因為戰地攝影需要穿梭在槍林彈雨的場景裡,才能記錄下最貼近現場,剎那間撼動人心的畫面,並用影像將之傳遞出去。
世界知名的攝影師不少,而今年的2016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,這個位於嘉義,比起幾個大型影展稍微鮮為人知的影展,就放映兩部紀實攝影師的作品,一部為《薩爾加多的凝視》,一部為《戰地攝影師》。
相較於《戰地攝影師》,《薩爾加多的凝視》應該比較熟悉,曾經在院線上映過,當時這部片引起很多討論,現在網路上還能搜尋到很多影評。最大的爭議,大概是名導演文溫德斯和攝影大師薩爾加多的合作,讓人能從紀錄片裡,看見薩爾瓦多每張唯美作品的實際場景。然而那殘酷的現實,雖然看似激起人們的關心,以及感情的撼動,但其實並未能夠真的讓人去思考其背後的原因,而薩爾瓦多過於重視「美感」的呈現,彷彿只是將每個受苦難的人們,作為藝術呈現的工具之一,而失去了關心的真諦。
其實許多戰地攝影,同樣也有類似於這樣的爭議。當那些戰地攝影師追求畫面的震撼,大於真實的呈現,是否就偏離了戰地攝影的初衷?先前有不少研究,某些照片,其實都被「動過手腳」。攝影展為了呈現具有戲劇張力的作品,藉由擺拍、修改甚至造假。
《戰地攝影師》這部紀錄片,紀錄近代最知名的戰地攝影師之一——詹姆斯納赫特韋。最近一次看到有關他的新聞,應該是香港佔中運動,那時候詹姆斯納赫特韋也出現到現場拍攝。讓人好奇這部曾經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,以及得過多項大獎的作品,究竟會給人帶來怎麼樣的震撼,也讓人好奇,詹姆斯納赫特韋究竟是怎麼樣去完成他的作品。
欣賞紀錄片的同時彷彿也跟著詹姆斯納赫特韋的腳步穿梭戰場,確實的感受到戰爭的殘酷,許多殘忍又血腥的畫面,斷肢與屍體等,著實讓人避無可避。比起《薩爾加多的凝視》,《戰地攝影師》中詹姆斯納赫特韋所到達的地方以及看見的畫面,更震撼不已,槍聲與爆炸聲似乎隨處可遇,戰火離詹姆斯納赫特韋相當近,死亡也離詹姆斯納赫特韋不遠。戰爭現場與周邊傷心欲絕的嚎哭聲,似乎宣告著在那樣的環境中,死亡與每個人密不可分。
導演克里斯欽佛雷採用了很特別的拍攝方式,他在詹姆斯納赫特韋的相機上裝了小的攝影機,當詹姆斯納赫特韋拍攝的同時,小攝影機就能近似的呈現,詹姆斯納赫特韋眼裡所看到的畫面。小攝影機讓那些快門與對焦的聲音更加貼近,看影片的同時,彷彿像自己成為了詹姆斯納赫特韋的眼睛,看到照片中一個又一個令人痛心的剎那。
然而影片中,那些挑選攝影展作品的人們,他們眼裡似乎重視照片的張力大於一切,討論的是哪張照片能吸引人們注目。或許,這就是即使有如此多戰地攝影的作品與攝影展,仍舊無法真正延續關心的最大原因。往往在當下由於照片的殘酷震撼之後,上一秒的難過,轉瞬間就能遺忘,繼續歌舞昇平。因為那些充滿戲劇張力的影像只牽扯到情緒,卻不足以讓人深入持續探討背後的成因,一秒的震撼大於故事的傳達。
但對於詹姆斯納赫特韋,還是相當值得敬佩的。片中詹姆斯納赫特韋好友提及,在戰爭現場,其實有許多攝影師,都選擇「旁觀」現場的一切,扮演著袖手旁觀的角色,讓自己置身事外。而詹姆斯納赫特韋卻選擇不顧自身安危,對於眼前的現實,詹姆斯納赫特韋,不選擇當觀眾,不單單紀錄,他讓自己不會像是聖人一樣,他的慈悲與關懷,出現在影像之外,詹姆斯納赫特韋確實令人尊敬。
詹姆斯納赫特韋曾說:「攝影記者們不僅記錄了歷史,他們也實際改寫歷史,這些照片成為我們共同意識的一部分,當這樣的意識變成一種良知時,不僅僅可能發生,甚至無法避免。」
如何讓良知可以持續存在,或許也是攝影記者們需要重視的。2016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以《戰地攝影師》作為影展閉幕片,恰如其分。影展結束在這樣發人省思的紀錄片作品,讓人在下一屆影展到來之前思考,在藝術與影像之外,還能留下什麼在每個人的心中。
預告片:
留言列表